歐多家銀行資不抵債
信研Dashboard 信報研究部
‧大市(市寬)表現:股價高於50天線比例跌至13.4%,3天線高於18天線比例跌至24.8%,超買比例微跌至3.4%,超賣比例升至66.6%。恒指先跌後靠穩,但各市寬繼續向淡,大市未有企穩迹象。
‧行業表現:恒指先跌後微升14點;25個板塊21個下跌,大市升跌比例為23:77,升跌比例與恒指再出現背馳。建築、航空及酒店/消閒(濠賭)強勢不再,成一周跌幅最大板塊。
‧百大市值表:15隻股價高於50天線,63隻股份下跌,2隻升穿及3隻跌穿50天線;內地三大電訊股躋身榜首十位。
‧異動股:7隻異動股上升。新意網(8008)上周已向聯交所申請主板上市,股價異動上升,並重上250天線之上。
‧EJFQ:玖龍紙業(2689)一直受制於50天線,昨日更明顯跌穿上市價,EJFQ早於去年11月26日發出長線紅燈,至今累積64.1%跌幅。
‧技術分析:I.T(999)早前雙頂回落,昨失守上升趨勢線,料有更大下跌空間;而EJFQ於8月26日發出長線紅燈,至今跌11.3%。【圖1】
‧恒指收市雖微升,惟大市下跌股份比例逾7成,大市沽空成交比例更連續第二個交易日高於一成,達10.5%。【圖2】
‧歐洲央行動用美元設施向歐羅區兩間銀行借出為期一周共5.75億美元。歐央行並未透露兩間銀行名稱。由於歐央行設施的1.1%利率較商業市場高,顯示兩間銀行在美元融資上有困難。
‧評級機構Egan-Jones指歐洲多間主要銀行在歐洲邊緣國家的敞口風險(exposure)遠超它們的市值,這些銀行技術而言已資不抵債,情況跟2008年信貸危機高峰期美國金融機構很相似。【圖3】
‧Julian Robertson(老虎基金退休經理)表示,預期希臘隨時宣布債務違約,其實歐洲已瀕臨金融崩潰狀態,投資者要做好防禦措施,準備歐洲危機接踵出現。希臘國債CDS於歐洲早段攀升至逾5000個基點的歷史新高。【圖4】
dashboard@hkej.com
[全文完]
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
投機者轉軚看好美滙
投資遠見 信報研究部
研究部早前透過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」(CFTC)投機性外滙期貨及期權淨倉變化(下簡稱「期貨淨倉」),與讀者探討當時美元後市的走勢(註1)。事隔3個月後,美元及個別外幣近期均有顯著的變動,現時也許是再檢視外幣期貨淨倉變化情況時機,從而探索各外幣後市的表現。
近日美元整體走勢出現明顯轉強,從美滙指數(DXY)走勢可見【圖1】,指數已向上突破運行逾4個月的長方形鞏固形態,並升越(及回測)運行逾一年的下降趨勢線,技術走勢明顯轉強,中、短期美滙的走勢已有轉勢的迹象。
若從「期貨淨倉」變化的角度看,對美滙的走勢又有何啟示?
正如以往分析亦曾指出,要從外滙「期貨淨倉」檢視投機者/對沖基金對美元整體的看法或部署,可從美滙指數的投機淨倉;和/或8隻外幣(註2)投機性期貨衍生的美元淨倉變化(下簡稱「衍生美元期貨淨倉」)找到端倪。
從美滙指數「期貨淨倉」變化可見,從5月下旬至8月中曾出現短暫淨長倉情況,顯示投機者曾一度轉為看好美滙指數的走勢;惟美滙指數當時走勢,始終未能突破區間上落的局面,最終或觸發投機者平倉,令美滙指數期貨在過去一個月內再次錄得淨短倉情況。
美元轉向近期漸強
然而,目前美滙指數淨短倉數目有限,且數目有收窄迹象(現時淨短倉合約數目約1900張,佔未平倉合約3.7%;【圖2】),加上本周初美滙指數才剛出現突破的走勢,預計未來數周美滙指數將再次錄得淨長倉的機會甚高。
反而值得留意的是,「衍生美元期貨淨倉」的變化情況。從8隻外幣期貨衍生的美元淨倉方面,自去年7月至今,一直均錄得淨短倉,顯示投機者過去一年來頗為看好外幣走勢(或曲線看淡美元)。
惟截至今年5月初開始,淨短倉數目開始反覆收窄【圖3】,上周的數目更急跌逾50%至約7.4萬多張(涉及金額約64億美元),相當於佔未平倉合約數目7.6%,創下逾一年以來的新低【圖2】,顯示投機者也不再一面倒看好外幣(或間接地逐步看好美元)。
事實上,若從「衍生美元期貨淨倉」的COT指數角度看(【圖4】註:指數是從期貨淨倉數目推算出來,讀數介乎0至100之間,0和100讀數分別反映投機者極端看淡或看好的情緒),指數從今年3月初開始極端看淡的「 零」讀數,輾轉回升至目前約60%的較中游(即市場情緒較中性)的水平,反映外幣投機者也開始逐步看好美元後市。
不難想像,促成「衍生美元期貨淨倉」出現顯著的改善,始作俑者是歐債危機遲遲未得到圓滿的解決,且風暴有持續惡化及向外蔓延迹象,並且波及多國金融機構,令歐洲多國貨幣,尤其歐羅和英鎊均面對嚴峻的沽售壓力。
事實上,僅是歐羅和英鎊的淨倉數目【附表】,便由前周的約1600和400張淨「長倉」,急跌至上周約3.3萬張及1.4萬張淨「短倉」的數目,反映投機者於上周二的過去一周積極地造淡歐羅和英鎊;可見市場對歐洲貨幣的看法,隨着歐債危機的發展急速轉淡。
順帶一提的是,早前瑞郎作為歐洲資金避險貨幣,隨着歐債危機發展持續轉差,其幣值便一直上升,截至最近瑞士央行直接干預為止。不過,觀乎瑞郎淨長倉數目的變化【圖5】,其實早在今年3月中後便持續收縮,表現明顯與瑞郎走勢呈背馳,但要延至近期(即近半年後)瑞郎才出現較顯著的下跌。
後市繫於兩大因素
那麼美元後市將何去何從?相信很大程度會受到兩大因素的影響。
其一,歐債危機發展。如前所述,歐債危機持續惡化,已拖累環球金融市場陷入風雨飄搖。市場避險心態日漸濃烈,才致令近月來美滙出現顯著的上升(尤其瑞郎與歐羅訂立目標滙價後,令相關情況更明顯)。值得留意的是,歐洲貨幣,包括歐羅和英鎊等,合共佔組成美滙指數逾七成的比重。
事實上,正如前文分析曾指出(見附註1),「衍生美元期貨淨倉」可作為偵測投資者冒險或避險(risk on / risk off)情緒的指標之一【圖6】;故若然歐債危機的動盪持續觸動投資者恐慌情緒,可預期美滙將進一步上升。
其次,聯儲局新一輪量寬政策(即QE;或類似寬鬆貨幣政策)。同樣地,如前文分析(見附註1),自金融海嘯後,美滙與聯儲局實行QE的時間有着密切的關係(【圖7】;注意DXY為逆向座標)。簡言之,聯儲局每次(準備)實行QE,美滙指數便呈回吐壓力;惟當QE(接近)完結,美股指數呈反覆轉強。
故此,聯儲局往後何時推出QE(或類似寬鬆貨幣政策),以及推出類似政策的規模,將直接影響美滙後市的表現。
避險情緒高漲美滙造好
總括而言,隨着近月來歐債危機的發展,投資者避險(risk off)情緒逐步上升,資金流向美元美債避險,並且推動其滙價造好。而近期「衍生美元期貨淨倉」持續回升,也正確認市場risk off的現象。無論如何,目前美滙技術走勢明顯轉強,惟美滙後市的升勢能否持續,相信很大程度要視乎歐債危機的發展,以及聯儲局QE政策方向的兩大因素。
註1:詳見2011年6月16日「淨倉數目顯示 Risk off情緒.美元後市仍看漲」。
註2:8隻外幣期貨,是指歐羅、日圓、英鎊、瑞郎、澳元、紐西蘭元、加元和墨西哥披索。
分析員:呂梓毅
[全文完]
投資遠見 信報研究部
研究部早前透過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」(CFTC)投機性外滙期貨及期權淨倉變化(下簡稱「期貨淨倉」),與讀者探討當時美元後市的走勢(註1)。事隔3個月後,美元及個別外幣近期均有顯著的變動,現時也許是再檢視外幣期貨淨倉變化情況時機,從而探索各外幣後市的表現。
近日美元整體走勢出現明顯轉強,從美滙指數(DXY)走勢可見【圖1】,指數已向上突破運行逾4個月的長方形鞏固形態,並升越(及回測)運行逾一年的下降趨勢線,技術走勢明顯轉強,中、短期美滙的走勢已有轉勢的迹象。
若從「期貨淨倉」變化的角度看,對美滙的走勢又有何啟示?
正如以往分析亦曾指出,要從外滙「期貨淨倉」檢視投機者/對沖基金對美元整體的看法或部署,可從美滙指數的投機淨倉;和/或8隻外幣(註2)投機性期貨衍生的美元淨倉變化(下簡稱「衍生美元期貨淨倉」)找到端倪。
從美滙指數「期貨淨倉」變化可見,從5月下旬至8月中曾出現短暫淨長倉情況,顯示投機者曾一度轉為看好美滙指數的走勢;惟美滙指數當時走勢,始終未能突破區間上落的局面,最終或觸發投機者平倉,令美滙指數期貨在過去一個月內再次錄得淨短倉情況。
美元轉向近期漸強
然而,目前美滙指數淨短倉數目有限,且數目有收窄迹象(現時淨短倉合約數目約1900張,佔未平倉合約3.7%;【圖2】),加上本周初美滙指數才剛出現突破的走勢,預計未來數周美滙指數將再次錄得淨長倉的機會甚高。
反而值得留意的是,「衍生美元期貨淨倉」的變化情況。從8隻外幣期貨衍生的美元淨倉方面,自去年7月至今,一直均錄得淨短倉,顯示投機者過去一年來頗為看好外幣走勢(或曲線看淡美元)。
惟截至今年5月初開始,淨短倉數目開始反覆收窄【圖3】,上周的數目更急跌逾50%至約7.4萬多張(涉及金額約64億美元),相當於佔未平倉合約數目7.6%,創下逾一年以來的新低【圖2】,顯示投機者也不再一面倒看好外幣(或間接地逐步看好美元)。
事實上,若從「衍生美元期貨淨倉」的COT指數角度看(【圖4】註:指數是從期貨淨倉數目推算出來,讀數介乎0至100之間,0和100讀數分別反映投機者極端看淡或看好的情緒),指數從今年3月初開始極端看淡的「 零」讀數,輾轉回升至目前約60%的較中游(即市場情緒較中性)的水平,反映外幣投機者也開始逐步看好美元後市。
不難想像,促成「衍生美元期貨淨倉」出現顯著的改善,始作俑者是歐債危機遲遲未得到圓滿的解決,且風暴有持續惡化及向外蔓延迹象,並且波及多國金融機構,令歐洲多國貨幣,尤其歐羅和英鎊均面對嚴峻的沽售壓力。
事實上,僅是歐羅和英鎊的淨倉數目【附表】,便由前周的約1600和400張淨「長倉」,急跌至上周約3.3萬張及1.4萬張淨「短倉」的數目,反映投機者於上周二的過去一周積極地造淡歐羅和英鎊;可見市場對歐洲貨幣的看法,隨着歐債危機的發展急速轉淡。
順帶一提的是,早前瑞郎作為歐洲資金避險貨幣,隨着歐債危機發展持續轉差,其幣值便一直上升,截至最近瑞士央行直接干預為止。不過,觀乎瑞郎淨長倉數目的變化【圖5】,其實早在今年3月中後便持續收縮,表現明顯與瑞郎走勢呈背馳,但要延至近期(即近半年後)瑞郎才出現較顯著的下跌。
後市繫於兩大因素
那麼美元後市將何去何從?相信很大程度會受到兩大因素的影響。
其一,歐債危機發展。如前所述,歐債危機持續惡化,已拖累環球金融市場陷入風雨飄搖。市場避險心態日漸濃烈,才致令近月來美滙出現顯著的上升(尤其瑞郎與歐羅訂立目標滙價後,令相關情況更明顯)。值得留意的是,歐洲貨幣,包括歐羅和英鎊等,合共佔組成美滙指數逾七成的比重。
事實上,正如前文分析曾指出(見附註1),「衍生美元期貨淨倉」可作為偵測投資者冒險或避險(risk on / risk off)情緒的指標之一【圖6】;故若然歐債危機的動盪持續觸動投資者恐慌情緒,可預期美滙將進一步上升。
其次,聯儲局新一輪量寬政策(即QE;或類似寬鬆貨幣政策)。同樣地,如前文分析(見附註1),自金融海嘯後,美滙與聯儲局實行QE的時間有着密切的關係(【圖7】;注意DXY為逆向座標)。簡言之,聯儲局每次(準備)實行QE,美滙指數便呈回吐壓力;惟當QE(接近)完結,美股指數呈反覆轉強。
故此,聯儲局往後何時推出QE(或類似寬鬆貨幣政策),以及推出類似政策的規模,將直接影響美滙後市的表現。
避險情緒高漲美滙造好
總括而言,隨着近月來歐債危機的發展,投資者避險(risk off)情緒逐步上升,資金流向美元美債避險,並且推動其滙價造好。而近期「衍生美元期貨淨倉」持續回升,也正確認市場risk off的現象。無論如何,目前美滙技術走勢明顯轉強,惟美滙後市的升勢能否持續,相信很大程度要視乎歐債危機的發展,以及聯儲局QE政策方向的兩大因素。
註1:詳見2011年6月16日「淨倉數目顯示 Risk off情緒.美元後市仍看漲」。
註2:8隻外幣期貨,是指歐羅、日圓、英鎊、瑞郎、澳元、紐西蘭元、加元和墨西哥披索。
分析員:呂梓毅
[全文完]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