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 返回前頁
文章:
搜尋:
分享| 分享至 facebook| 轉寄| 列印
2011年1月14日
沈錦榮 商業科技
免濫發資訊 憑數據找目標顧客
香港郵政於今年9月引入新機制,市民只需於信箱貼上「不收取通函」標貼,就可拒收不具地址的通函。在資訊爆炸的今天,消費者不再願意接收與己無關的資訊,並懂得分辨哪些是垃圾資訊,哪些才是真正切合其需要的針對性推廣。企業如繼續沿用漁翁撒網式營銷策略,例如以隨機方式撥打行銷電話或濫發宣傳通函,不單浪費企業資源,更徒惹消費者反感,損害企業形象。
愈來愈多企業意識到,首先了解顧客需要,之後再進行針對性推廣,才是保留及開拓客源之良策。
交叉銷售取代劃一減價
以擁有逾千門市的美國時裝集團Chico's為例,他們為改善營運引入了操作簡易的商業精析系統,在毋須額外聘請統計員及程式編寫員的情況下,由其營銷人員透過微軟Office等軟件親自分析顧客數據,準確地分辨出高收入女性顧客,並根據她們的過往消費紀錄,歸納出每項產品的顧客同時會對什麼貨品感興趣,透過度身訂造的郵寄目錄和網上推廣,向她們推介其他品牌的正價產品,以不同品牌之間的交叉銷售取代劃一性減價策略。
同時,該系統亦令Chico's籌辦營銷活動的時間由三十天縮短至四天,不但令營銷活動更貼近潮流,也可於銷情欠佳時隨時改變銷售策略。採用商業精析系統後,Chico's於維持相同營業額的同時,大大減低了特價品的比率,更令顧客挽留率增加了兩倍。
與連鎖企業相較,中小企能花在宣傳及推廣上的資源更見緊絀,成效不彰的漁翁撒網式營銷策略只會進一步蠶食其競爭力。先了解顧客需要再推行針對性推廣,不單是連鎖企業用以提升業績的良方,更是中小企於激烈市場競爭下的出路。以美國加州南部一家中型酒商The Wine House為例,他們由安裝至正式使用商業精析系統,前後只花了四星期,並於半年內賺得100%投資回報。
各方透過交易各取所需
採用商業精析系統後,他們利用自動化程序分析顧客數據,輕易篩選出切合不同顧客需要的產品目錄,並成功節省了6萬美元的印刷和郵寄費用。再者,他們以數據了解顧客喜好,為指定顧客舉行專屬試酒會,並於新酒正式推出市場前讓指定顧客優先選購,以VIP式消費體驗取代減價策略贏得顧客支持。
酒品的存放時間十分影響其質素,但由於酒的變壞速度比其他食品慢,令該酒商過往經常忽略貨品的囤積情況,不但令酒品老化、質素下降,亦拖慢了企業的資金周轉。但自採用該系統分析店內所有產品的數據後,他們可即時了解存貨的最新情況,例如酒品的供應商、價格、釀製年份及購入年份將如何影響銷情等等,並根據分析結果即時制訂合適的推廣策略。他們於建立系統後首天,就於店內找出近千件囤積逾年的滯銷酒品,並立即籌辦展銷會,不但從中套現40萬美元,同時亦辨識出滯銷貨品的供應商並取消訂單,令店內的老化產品減少達四成。
商業推廣活動本是消費者獲取產品資訊的重要渠道,有助各方透過交易各取所需。但於資訊爆炸的今天,漁翁撒網式的營銷活動不單無法促進買賣雙方的溝通,亦平白浪費企業資源及消費者接收資訊的時間。事實上,外國以至本港不少企業已開始引入商業精析科技,進行仔細市場劃分,只為顧客提供切合需要的產品資訊,同時亦透過分析產品數據嚴控存貨,相信未來將有愈來愈多不同規模的企業仿效。
信報